|
|
|
變頻技術是應交流電機無級調速的需要而誕生的 |
|
|
。20世紀60年代后半期開始,電力電子器件從SCR(晶閘管)、GTO(門極可關斷晶閘管)、BJT(雙極型功率晶體管)、MOSFET(金屬氧化物場效應管)、SIT(靜電感應晶體管)、SITH(靜電感應晶閘管)、MGT(MOS控制晶體管)、MCT(MOS控制品閘管)發展到今天的IGBT(絕緣柵雙極型晶體管)、HVIGBT(耐高壓絕緣柵雙極型晶閘管),器件的更新促使電力變換技術的不斷發展。20世紀70年代開始,脈寬調制變壓變頻(PWM—VVVF)調速研究引起了人們的高度重視。20世紀80年代,作為變頻技術核心的PWM模式優化問題吸引著人們的濃厚興趣,并得出諸多優化模式,其中以鞍形波PWM模式效果最佳。20世紀80年代后半期開始,美、日、德、英等發達國家的VVVF變頻器已投入市場并廣泛應用。
VVVF變頻器的控制相對簡單,機械特性硬度也較好,能夠滿足一般傳動的平滑調速要求,已在產業的各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。但是,這種控制方式在低頻時,由于輸出電壓較小,受定子電阻壓降的影響比較顯著,故造成輸出最大轉矩減小。另外,其機械特性終究沒有直流電動機硬,動態轉矩能力和靜態調速性能都還不盡如人意,因此人們又研究出矢量控制變頻調速。
矢量控制變頻調速的做法是:將異步電動機在三相坐標系下的定子交流電流Ia、Ib、Ic、通過三相—二相變換,等效成兩相靜止坐標系下的交流電流Ia1Ib1,再通過按轉子磁場定向旋轉變換,等效成同步旋轉坐標系下的直流電流Im1、It1(Im1相當于直流電動機的勵磁電流;It1相當于與轉矩成正比的電樞電流),然后模仿直流電動機的控制方法,求得直流電動機的控制量,經過相應的坐標反變換,實現對異步電動機的控制。
矢量控制方法的提出具有劃時代的意義。然而在實際應用中,由于轉子磁鏈難以準確觀測,系統特性受電動機參數的影響較大,且在等效直流電動機控制過程中所用矢量旋轉變換較復雜,使得實際的控制效果難以達到理想分析的結果。
1985年,德國魯爾大學的DePenbrock教授首次提出了直接轉矩控制變頻技術。該技術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上述矢量控制的不足,并以新穎的控制思想、簡潔明了的系統結構、優良的動靜態性能得到了迅速發展。目前,該技術已成功地應用在電力機車牽引的大功率交流傳動上。
直接轉矩控制直接在定子坐標系下分析交流電動機的數學模型,控制電動機的磁鏈和轉矩。它不需要將交流電動機化成等效直流電動機,因而省去了矢量旋轉變換中的許多復雜計算;它不需要模仿直流電動機的控制,也不需要為解耦而簡化交流電動機的數學模型。
VVVF變頻、矢量控制變頻、直接轉矩控制變頻都是交—直—交變頻中的一種。其共同缺點是輸入功率因數低,諧波電流大,直流回路需要大的儲能電容,再生能量又不能反饋回電網,即不能進行四象限運行。為此,矩陣式交—交變頻應運而生。由于矩陣式交—交變頻省去了中間直流環節,從而省去了體積大、價格貴的電解電容。它能實現功率因數為l,輸入電流為正弦且能四象限運行,系統的功率密度大。該技術目前雖尚未成熟,但仍吸引著眾多的學者深入研究。
|
|
|
|
評論僅代表評論人個人看法,不表明博客主人及中國工控網同意其觀點或其描述 共6條評論 共1頁 第1頁
|
評論人署名:lovegong |
|
評論時間:2009-9-4 9:48:00 |
我要發表評論 |
本公司主要代理:CO-Trust可編程控制器、臺灣威綸(WEINVEW)人機界面、海利普變頻器(HOLIP)、三墾變頻器,施耐德低壓電器等全系列產品銷售推廣和技術服務,公司網址www.xagk.com。同時還經銷三菱、富士、歐姆龍、施耐德、西門子、西諾克等國際知名品牌的工業控制和傳動產品。
西安虹創科工貿有限公司 電話:029-85392320 85218931杜 QQ:270297261
|
|
評論人署名:往事隨風 |
|
評論時間:2009-9-16 12:03:00 |
我要發表評論 |
|
評論人署名:大肆 |
|
評論時間:2009-10-16 20:57:00 |
我要發表評論 |
|
評論人署名:yingch1983 |
|
評論時間:2010-11-9 1:51:00 |
我要發表評論 |
|
評論人署名:chyy700407 |
|
評論時間:2011-10-4 7:03:00 |
我要發表評論 |
|
評論人署名:zgf3200 |
|
評論時間:2014-12-19 10:15:00 |
我要發表評論 |
|
相關博客新聞: |
|
相關技術論壇: |
|
相關技術論文: |
|
|